中国领导干部网福建讯:2016年11月28日,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名人名家一行: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张玉树,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院长赵嘉符,中国乡协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徐岩,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景伟,中国领导干部书画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洪英士,中国领导干部泰山书画研究院院长孙兆君,中国领导干部道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李瑞峰,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及丽霞等,受当地政府邀请来到福建永春县岵山镇调研和采风系列活动。受到岵山镇李永联书记和镇党委政府领导们的盛情接待。
2016年11月26日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名人名家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戴云山创作基地揭牌成立之后,11月28日书画艺术家们又移师来到永春县岵山镇调研考察有关筹备成立仙崆岩创作基地事宜。特意专此在闻名闽台地区的历史名人“清水祖师”庙宇前参观拜佛。据悉,书画艺术家一行将于11月30日到南平市闽北山区顺昌县合掌创作中心文化交流暨采风笔会系列活动。【注释:据《清水严志》记载:清水祖师俗名陈普足,原籍永春小岵乡文溪人,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在家乡出家,精通佛理素孚众望,人称麻章上人。元丰六年(1083)来到蓬莱驻锡张岩,续修寺宇,遂改张岩为清水岩。他常云游闽南各地,为人施医济药,祈福除疾。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十三日,上人于寺内端然坐逝,葬于岩后,为其藏骨塔定名为「真宝塔」。后地方官绅奏请封为「临应大师」,嘉定三年(1210),又加封为「临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世称「清水祖师」】。(编辑:周雲)
附:【永春县岵山镇:千年古镇闽南风的华丽新生】
福建领导干部网泉州讯:永春县岵山镇人民政府地处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这是一个构建和谐社会先进单位。在永春县岵山镇有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镇修旧如旧,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效益,还激发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爱家捐资热情。 因此他闻名遐迩,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
岵山镇错落有致,红砖、灰瓦、白石基,雕梁、画栋、燕尾脊星罗棋布,田园风光、百年树木、民族屋舍以及一群居住其中的普通群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每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不是一个千年古镇现今依然留存着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厝、古树、古寨以及古街,许多村人即使远走海外也念念不忘,就连一些游客来了也不想走,他们说这里有他们记忆中的“乡愁”。这个小镇,就是位于永春县的岵山镇。因为这些古老的遗存,该镇先后有茂霞、塘溪、铺上、铺下四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并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域。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不仅有传统文化元素,也不乏西洋元素。”近日,在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游客小曾对眼前的古厝敦福堂赞不绝口。自今年4月份以来,已有上万名游客到岵山镇参观,陶醉于古厝、古树、古寨、古街。岵山镇是永春南大门。镇里有350多座明代至近代的闽南传统民居和2000多棵百年荔枝树,还有400多年的明朝福茂寨、清代炮楼、和塘古街、陈氏宗祠、清水祖师故里仙硿岩等文物古迹,是闽南地区唯一遗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古镇,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域,茂霞、塘溪、铺上、铺下四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但在几年以前,大家的感受可不一样:古厝多但有些破旧,一些没人居住的古厝环境脏乱;古荔枝树下落叶满地,短而窄的古街显得破旧。“这些古厝、古树、古街岵山人的故园,是他们能够记住的乡愁。”岵山镇党委书记周伯祥介绍,为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今年初以来,镇里按照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让千年古镇实现华丽转身。
在整治过程中,岵山镇在资金使用上能省则省,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的效益。敦福堂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大小房间72间。2002年,住在这里的最后一户搬出后,敦福堂闲置了下来,整座古厝到处是杂草。在改造过程中,镇里按闽南建筑风格,利用村民废弃的鹅卵石对中间埕子进行铺设,用水泥对钢筋裸露的水泥板进行修补。为提高使用价值,把这里建为华侨文化展示馆,将岵山镇的华侨历史、文化进行展示。对建造年代久的古厝,只请师傅用白灰进行修补;对电线老化、杂乱等安全隐患,一并清理。
在一些古厝,记者还看到很多细节。有的用残墙,有的用竹篱笆作为点缀,修建方式看似简单,却起到“点睛”的作用。得知岵山镇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旅外的岵山华侨反响强烈。明德堂的户主长期居住境外,老房一直闲着,他立即表示无偿提供给政府使用,还特地回了老家,掏钱修缮清洗房屋。新加坡一名侨胞还拿出15万元用于茂霞廊桥桥亭修建。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古村落串点成线,原本零星分布的古厝、古树、古街、古寨连成一体,推动了古镇旅游。“现在常有自驾游游客过来。”茂霞村主任陈建华说,不少游客听说村里有两株500年的荔枝树王,特地跑过去拍照留念。李书记说,下一步,镇里将有意识地引导部分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让群众从保护古镇中受益。
特别是这里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值得一提的是“清水祖师,他又称「麻章上人」。闽南、台湾地区民间都尊称为「祖师公」。由其面色可分为:「金面祖师」、「红面祖师」、「乌面祖师」。民间又称「落鼻祖师」,据说每逢天灾人祸变故时,他的鼻子会掉落,暗示灾祸的前兆,故得此名。清水祖师原是宋代的一名僧人,圆寂后逐渐演变成为闽南地区有影响的佛教俗神,至今仍在福建、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地区拥有数千计的分炉和众多的信仰者。在民间,清水祖师的俗名还有“陈应”、“陈昭”等。”
一栋闽南民居的代表作
红砖、赤瓦、白石基,斗拱、梁柱……从泉三高速永春出口下,绿油油的稻田之中随处可见一座座古旧的平房,这里就是有“闽南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岵山镇。在这个镇域面积54.3平方公里、拥有2万多人的镇上坐落着350座宋代至民国期间的古厝。这些古厝经过上千年的变迁,早已形成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其中,也不乏中西方文化在建筑上的交融。“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随便走进一座古厝,都可见厝内精美的古木雕、砖雕、石雕、泥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虽然,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古厝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整体格局依然清晰——上下两落、两旁厢房、中有天井。在这些古厝当中,不能不提到位于塘溪村的李家大院。李家大院,也称福兴堂,建于1942年,为二进悬山式土木砖石结构,整座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它的建造者就是当时与陈嘉庚先生齐名的爱国商人李武宗及李武庸两兄弟。整座古厝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屋组成,为“回”字形结构,共有22个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古厝的门户、窗棂、廊檐、角柱、柱础等都饰有大量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内容为古代民间传说或者典故的镂空石雕,雕工细腻,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尊石雕、木雕,几乎都运用了圆雕、线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来进行雕刻。哪怕只是一个廊口柱顶部的雕饰或是檐口的垂莲柱,也可能是一件拥有几十个人物的组雕艺术品。有时候观者要绕着这些雕塑一圈,才能看清群像的全貌和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与姿态。”该镇党委书记周伯祥介绍。除了整体做工严谨,整座建筑十分讲究色彩搭配,红、绿、白等因图案、建筑形式而相间搭配,令整座建筑显得大气而有格调。除了这些精美的雕刻外,厝内的书法、绘画也都大有来头,汇聚了近代著名画家李霞,书法家、诗人、末代举人郑翘松和著名瓷画家陈尧民等的墨迹与画卷。“整座建筑的装饰集中反映了地域文化与印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华侨文化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碰撞和融合,是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作。”
一片见证历史的百年荔枝树
走在岵山古镇,除了星罗棋布于田园之中的古厝,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有那一株株根植于房前屋后、林荫如盖的荔枝树,这里的人习惯把它叫作“风水树”——不仅因为它树形美观、生长旺盛,可以为人遮风挡雨,还因为它可以为村民们创造财富。岵山镇四周皆山,中间为平地,整个恰似盆地,加上这里四季气候宜人,这样的天时地利也孕育了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的岵山荔枝。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个与荔枝有关的故事。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在永春品尝了岵山荔枝。这位荔枝行家,觉得岵山荔枝味较之兴化荔枝更佳,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他兴致盎然地把岵山荔枝列入名种,载入他所著的《荔枝谱》中。如果说,古厝是古镇历史固化的记忆,那么,这些根植其间的荔枝树便是古镇活的见证,是古镇发展的“活化石”。也许正是因为岵山荔枝这种独特的风味,让这里的村民对荔枝树有着特别的感情——这里的人们习惯于房前屋后种植荔枝树,并代代相传。如今,全镇共有荔枝树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荔枝树达1811株,200年以上的荔枝树有380株。“这些百年老树已经是古镇的一张名片,每年一到夏季荔枝成熟时,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条,许多游客都会慕名来到树下拍照、采摘。”茂霞村村委会主任陈建华说,特别是村里两株树龄在500年的荔枝王更是吸引游客,“最多时,一株可以采摘1000公斤,按今年均价每公斤30元,可产生3万元的经济效益”。
不只是效益,对于这里村民们来说,那荔园更是他们童年时的“百草园”。“我们小时候,孩子整天都在树下玩耍,调皮的有时还爬上树掏鸟窝。特别是夏天时,树下特别凉快,左邻右舍的大人们都爱聚在树下‘讲古’。”陈建华说。为了保护这些古镇的“风水树”,岵山镇还有不少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对古树进行卫星定位。岵山镇是永春的南大门,近年来,一些道路开发、部分工业项目或通过该镇或选址该镇,如何在建设中为这些古荔枝树“让路”?为此,岵山镇请来了科技高手助阵,特地聘请专业队伍,采用GPS卫星定位对每一棵古树进行卫星定位,将古荔枝分布的地点,在基本图上进行标注,并建立数据库,“有了清晰定位,保护工作便有了科学依据”。如今,“厝在树中,树在田中”,在古镇内处处可见。
一座彰显孝义的巍峨古寨
除了古厝、古树外,在这里还有保存完好的福茂寨、石城寨等古寨及民国古街等“古早味”,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一个与“孝”有关的古寨——福茂寨。福茂寨位于茂霞村,建于明朝,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全寨占地面积20亩,寨墙高2-3丈,环寨一周,方圆4里有余,巍峨雄伟。站立在寨墙上,放眼四顾,整个岵山美景尽收眼底。福茂寨原是个小山头,树林茂密。明嘉靖年间,建寨始祖陈员渠,时任泉州户粮司。他娶了个岵山姑娘,当时岳父家就在山脚下。有一次陈员渠来岳父家做客,看中这个小山头。陈员渠三番五次提出要在小山头上建个寨子,可是岳父不答应。有一次,岳父的脚被毒蛇咬伤,若不马上送医,会有生命危险。当时交通极为不便,要把老人家从山里抬出来绝非易事,陈员渠的儿子不愿意救治他,老人家伤透了心,正好陈员渠上门拜访,他将岳父送医救治,挽回了一条命。此后老岳父被感动了,准许他建寨。寨子建好后,陈员渠在此繁衍生息。“因为一个‘孝’字,才有了今天的福茂寨。”当地村民说,古寨对于今人同样有教化的意义。
位于茂霞五峰岩的石城寨,整座围墙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寨内有庙祠,亭台,还有姿态各异、表情丰富的十八罗汉雕像。除了古寨外,古街一样别具特色——两边建筑有着闽南传统古厝的红砖和飞檐,但已不像传统古大厝那样明显,一层廊柱和二层阳台栅栏则采用西式的建筑风格,雕饰精美,样式独到。“古街是按照闽南特色的街道布局,因为建于1930年,建造时建筑风格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所以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如今,古街内的民众除了少部分外出经商工作,大部分仍在此居住,继续着以前的传统生活方式,处处一派怡然和谐之景。此外,古镇至今仍保留着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掌中木偶、南音等,走进古镇,不时可以在古厝或者古荔枝树下邂逅那已回荡千年的悠悠古乐。
附录二:岵山镇概况:岵山镇位于永春县城南部,为永春南大门,与南安市毗邻,镇域面积54.3平方公里,四面峰峦环绕,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全镇总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1.06万亩,山地面积5.4万亩,划分为11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
199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岵山镇被列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6年经省爱卫会验收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1997年被省定为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岵山是永春的著名侨乡。目前,旅居海外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胞近6万人,是本地人口的2.5倍。他们热爱家乡,为岵山公益事业、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水果之乡,岵山又是著名水果之乡。现有芦柑、荔枝、龙眼、密柚、枇杷、美国布郎李、泰国芒果等名优水果2.3万亩,年总产果品1.35万吨。 其中,永春芦柑、岵山乌叶荔枝是全国的名优水果,饮誉海内外。
2006年,永春县确定四大特色区域:桃城、五里街、石鼓、东平、岵山等5个乡镇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县域中心经济聚集区,同年,泉三高速公路永春路段全线开工建设,岵山是永春段四个高速公路出口之一(岵山、蓬壶、下洋、苏坑),加速了生产力要素在四大特色区域内的自由流动。
中国水果之乡:岵山又是著名水果之乡。现有芦柑、荔枝、龙眼、密柚、枇杷、美国布郎李、泰国芒果等名优水果2.3万亩,年总产果品1.35万吨。 其中,永春芦柑、岵山乌叶荔枝是全国的名优水果,饮誉海内外。
乌叶荔枝:名产--岵山乌叶荔枝,种植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皮薄核小(百分九十五是焦核),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它不仅称誉闽南,还闻名海外。
陈国峰在岵山读书的时候,曾夸之为“美妙大自然送给岵山人民的最好的礼物”,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永春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季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岵山荔枝请他品尝。生长在荔乡兴化府的蔡太守,尝到岵山荔枝,觉得其味较之兴化荔枝为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他又看到岵山荔枝的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拍手叫好,连声称赞。以后,蔡太守就把岵山荔枝列入名种,载入他写的“荔枝谱”专著中。近十几年来,岵山荔枝有很大发展,全镇现有荔枝2万株,最高年产量达200多吨。
乡镇企业:岵山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乡村集体、个体、外资工业企业管理69家,形成了煤炭、电力、陶瓷工艺、建筑装饰、针织制衣、纸箱包装等六大支柱产业。1999年乡镇企业总值2.71亿元。
附录三:清水祖师概况:多数文献记载清水祖师于元丰六年(1083年)担任清水岩主持,时年39岁,十九年后圆寂。宋代长泰余克济记载:元丰六年,清水祖师应当地百姓邀请,结庵于清水岩,自是诛茅锄草,岩栖穴处,十有九年。明何乔远《闽书》:普足术行建、剑、汀、漳间,檀施为盛,居岩十九年。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剑、汀、漳间,檀施为盛,居岩十九年。据《清水祖师本传》记载:清水祖师圆寂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享年65岁。在清水祖师的圆寂年之后有一行后人加上去的注释:“祖师公生于宋仁宗二十二年正月初六日,即庆历七年是也。”庆历七年即1047年。宋代长泰余克济也说:今考行状,以庆历七年生,其迁化乃建中靖国元志年也。《安溪清水岩》:北宋仁宗庆历七年丁亥正月大师降世。《安溪县志》卷九“普足禅师”记载,清水祖师在建中靖国元年圆寂时,享年57岁。《清水岩志志略》:清水祖师生于仁宗二十二年,即庆历五年(1045年)乙酉正月初六,涅盘于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五月十三日,年五十有七。
《清水祖师本传》载,“祖师生于永春县小姑乡,陈其姓,普足其名也。”永春县小姑乡为今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铺上村,据当地珍藏的《桃源南山陈氏族谱》记载,清水祖师俗姓陈,名荣祖,《清水祖师本传》中所谓名“普足”实际上是法名,非俗名。光绪间杨浚编写的《四神志》中的《清水岩志略》则记载:“神姓陈,名普足,永春县小姑乡人,为宋理学名儒温陵陈知柔字体仁,号休斋之裔,父某,母洪氏。”陈知柔是宋代福建著名学者,《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永春州志》等均有其传记,他本人是进士,七个儿子也都是进士,故有“一门八俊”之美称。查《桃源南山陈氏族谱》,清水祖师这一支也是世代书香,太祖父陈瑊、曾祖父陈彦圣、大伯父陈朴、二伯父陈模、四叔陈权、弟弟陈梦得均是进士出身。其父陈机,“学问该贯,尤长于诗,写诗泳物,信笔立成。”《桃源南山陈氏族谱》记载:(清水祖师)儿时持斋诵经,日常与山下里人牧牛子戏,日暮吟经,牛自知归,后化清水祖师佛。